臺灣地區歷史地震文獻資料庫

The Data-Bas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documents in Taiwan

2013/07/15初版

2014/02/15更新

官方版文獻

官方版文獻主要是根據徐泓(1983)、中央研究院特藏資源/漢籍電子文獻、台灣文獻叢刊(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 1958-1972)、中國地震局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2005)、北京市地震局和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8)等,篩選其中有關地震的奏摺、皇帝實錄與官方相關文件等,內容主要著重於災情統計、救災撫卹、災後重建措施等。 其中有關地震奏摺的影像檔是根據中國地震局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2005)、北京市地震局和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7)的結果,重新數化為影像檔,同時提供對應的文字檔以供各界參考。由於部分內容敘述重複,也出現些許的差異,如1839年嘉義地震中有關臺灣縣的敘述:

明清史料戊編(第2本194-195頁)「戶部為內閣抄出署理閩浙總督魏元烺奏移會」:…本年(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以後,霖雨兼旬,至五月十七日辰刻及十八日丑刻,郡城(今 臺南)地震兩次,較昔稍重。飭據台灣縣裕祿查勘,城郭內外,官民署皆坍壞。…(徐泓, 1983)

臺案彙錄丙集/四四、戶部「為內閣抄出署理閩浙總督魏元烺奏」移會:…本年四月二十六日以後,霖雨兼旬,至五月十七日辰刻及十八日丑刻,郡城地震兩次,較昔稍重。飭據臺灣縣裕祿查勘,城郭內外,官民署舍皆坍壞。…(中央研究院特藏資源/漢籍電子文獻)

徐明同(1983)與Tsai(1986)直接採用臺灣縣城內官民署舍皆坍壞,推估震度為IV:Taiwan prefecture: Some government buildings and private houses within the city walls and outside either collapsed or were damaged。 (Tsai,1986)

但根據署理閩浙總督魏元烺奏報臺灣嘉義縣地震委員查辦情形摺(道光19年9月13日,1839年10月19日)的影像顯示應為「飭據臺灣縣裕祿查勘,城郭內外,官民署舍皆無坍壞」

造成目前二個版本的原因可能是戶部為內閣抄出署理閩浙總督魏元烺奏移會的資料應該是根據署理閩浙總督魏元烺奏報臺灣嘉義縣地震委員查辦情形摺(道光19年9月13日,1839年10月19日)整理的版本,抄寫過程漏了一個「無」;或是徐泓(1983)中央研究院特藏資源/漢籍電子文獻提供的資料皆為文字版,漏了一個「無」。加上二份個人記載資料亦顯示郡城無災害:

石暘雎/穎之退耕錄(台南文化,2卷3期,1962年9月)載其外高祖陳泰階致其曾祖石耀宗函件(道光十九年六月二十日):五月十七日早卯刻,嘉城地震非常,一日計震十二次,至十七夜子時,復大震,城內外房屋倒數百間,衙署廟宇亦有倒的處所,壓死百餘人,壓傷四百餘人;十八、十九連日震數十次,皆重;二十以後至此六月,無日不震,止是輕些,計震一個月矣。非常災變,駭人聽聞,又止於嘉城三十里內大震,離愈遠,則震愈輕;郡城亦震,而安堵如故。僅所住羅山書院,房屋算堅固,而是月十七早一震,兩進房屋,壁即斜裂,現在院內各房屋雖無倒地,而皆不可居住。

臺陽見聞錄(卷下,頁152)「天文•地震」:十七日辰刻,郡城地微動,是被(夜)丑刻再震,不為災。惟嘉義縣同時大震,官舍民房多傾圮,斃者百餘人。

故本文採用「城郭內外,官民署舍皆無坍壞」。目前整理的官方版地震資料如下表所示: